外来生物入侵对浙江杭州桐庐旅游的影响危害 二维码
108
发表时间:2019-12-06 22:36 外来生物入侵对浙江杭州桐庐旅游的影响危害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洋彼岸的工业品,农产品彼此有了频繁的交换的几乎,然而在交换的过程中,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当然受到生物入侵影响的还有旅游业。 从日本松干蚧,到南美的水葫芦,再到最近桐庐发现的北美松材线虫病,这些外来的入侵物种,正在对桐庐当地的旅游资源,产生极负面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安徽黄山,有迎客松,送客松,但是您未必知道在秀美的富春江畔,也有类似的参天大松。 富春江畔芦茨湾,有这样一颗奇迹般的古松,他就是存活了1300多年的唐松(马尾松),他没有毁于唐末的黄巢起义,也没有毁于五代十国的动乱,没有毁于蒙古争南宋的战火,更没有毁于日本人的战火,却毁于不起眼的小虫子—松材线虫 这棵1300多岁的马尾松位于富春江镇芦茨湾内,亭若盖华,姿态隽秀,村民们称之为“唐迎客松”,是上海周边浙江桐庐富春江旅游景区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现在看上去,古树的昔日雄姿虽依然可见,但枝干几近全枯。最近,多位芦茨村村民相继打进大刘热线称芦茨村一棵古松上出现的大幅枯枝败叶最近又有扩散的趋势,村民们看了非常心疼。 枯败的枝条还有救吗? 古树还能恢复往日繁茂吗? 和林水站的林技专家一起前往现场看看吧! 林水局高级工程师张敏告诉记者,早在今年9月,他就接到了村民的求助,根据古松针叶枯黄情况结合现场调查取样鉴定,判断古松染上了松材线虫病。这一判断同时得到了浙江省林科院专家的认同,林水局也向省市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并采取了救治措施。今天下午,县林水局的专家们会同富春江镇、芦茨村的镇村干部,再次对这棵古松树进行“会诊”。 其实,为预防松材线虫病,从2010年开始专家们每隔1年就会给它注射一次免疫剂,但免疫剂也不能完全确保安全,松材线虫病可以说是松树的“癌症”,发病非常快,且目前没有特效药,一旦感染,常规来说40天左右松树就要面临死亡了,这可让县内专家犯了难。 对此,林水局工作人员向省市专家发起求助,终于在浙江农林大学专家马良进教授处找到了救古树的一线希望。马教授正在试验的一种针对松材线虫病的颗粒剂在松树生长季节可能有效。也就是说,这棵古松还有救。 (在确认为松材线虫病之前,已于2019年10月上旬在树干基部每隔20-30厘米打孔,孔径1厘米,深度7-10厘米,孔内塞入浙江农林大学提供的颗粒剂,用湿泥封住孔口,隔10天左右在原孔内再各塞入一根颗粒剂,然后仍用湿泥封住孔口。) 根据救护方案,相关人员组成的救护小组对枯枝进行了清理,减少线虫数量,并挂营养液和施复合肥,促进松树长势。同时,进行树冠下抚育,清理高大的阔叶树,以改善松树的生长空间。 (12月初,采用免疫针剂打孔注射。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为了提高效果,在树干基部和活枝分叉处,使用2-3倍的剂量进行注射。对枯死枝条进行清理,减少线虫数量。) 据了解,经全县古树名木普查得知,我县共有1889株古树名木,其中千年以上古树有17株,但马尾松却只有这一株。除此之外,关于这棵古松,当地也留下了很多诗词画作,叶浅予画过它,唐代的诗人方干也曾咏颂过它。看着古树现在的模样,村民非常揪心。 虽然古树已是“晚期” 但林水部门也不会放弃 他们将尽一切措施争取将其保存下来 保护松林资源,光靠“治”远远不够,深入排查违法违规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及其制品行为,查清疫木及其制品来源,消除疫情传播扩散隐患,才是长效机制。我们期待古松能重返生机,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建立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长效机制。 小知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该线虫属线虫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 雌虫体长0.81mm,雄体长0.73mm ,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
原产地:原产北美洲。 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中国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此病1982年中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又相继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台湾、香港等省(区)等许多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或定义为: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alien species)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4亿多亩,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入侵种”不同于“外来物种”,它特指的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如前面提到的“凤眼莲”“松材线虫”“大米草”等,其范畴小于“外来物种”;而“外来物种入侵”也不同于“外来物种引进”,它特指的是入侵种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生地传播到入侵地,并损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及生存灾难的过程。 浙江桐庐旅游的主要景点(外来生物入侵对浙江杭州桐庐旅游的影响危害) 瑶琳仙境是桐庐最著名的钟乳石山洞,整个洞穴纵深1公里,洞内造型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在各色灯光映衬下特别漂亮。最佳旅游季节则是夏季,洞内只有20度左右,凉快地欣赏瑰丽多姿的奇石。严子陵钓台:俯瞰富春江 桐庐严子陵钓台位于桐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富春江畔,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去到严子陵钓台所在的小山看古迹,登台俯瞰富春江如画的山水景色。天目溪:坐竹筏漂流探险深山 天目溪漂流位桐庐县瑶琳镇,水质清澈的可以看见水中摇曳的绿色水草,给漂流提供了天然好环境。由筏公带领,乘坐竹筏漂流置身于富春江上,探险于深山密林之中。垂云通天河:洞中漂流趣体验 垂云通天河是个有地下河的神奇溶洞,虽然和瑶琳仙境同为溶洞,但坐小木船在洞中漂流更有趣,也是另一种感官体验。暗河荡舟内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狭窄的地下河漂流感觉很是奇妙,有种矿工探险的感觉。大奇山:青山绿水小九寨沟 桐庐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秀气,山林里除了茂密的植被,还有大大小小许多的瀑布和溪流,空气清新,是个适合休闲游览的地方。景区的游玩路线比较简单,沿步道往上走,一路都有小溪水、小瀑布相伴。白云源:人迹罕至的山林仙境 浙江桐庐白云源在浙江桐庐富春江边,它由高山、峡谷组成。这里人迹罕至,一千多米高的深山里森林密布,深潭碧水,溪水长流,是度假避暑胜地。琴溪香谷:秋季绝美赏桂花之地 浙江桐庐琴溪香谷养眼的翠谷飞瀑,夏季溪流凉气逼人,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而最值得去的还是秋天桂花开时,整个峡谷弥漫金秋桂花香,让人觉得“香谷”不是浪得虚名。红灯笼乡村家园:回味童年乐趣 桐庐红灯笼乡村家园,一处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景区,由外婆家、小木屋度假区、农艺观光园、乡间露营村、灵鸡寺组成。红灯笼乡村家园可赏可玩,可居可游,充满浓郁的民俗风情。浪石金滩:乘竹筏赏两岸山野 桐庐浪石金滩原名桐溪漂流,位于杭州市桐庐天目溪浪石村境内。这里的竹筏漂流最为出名,此外还有龙舟竞技、水上乐园等水上项目,也有户外拓展、野趣烧烤、草滩跑马、帐篷露营等陆上项目,体验丰富。桐君山:领略富春江山水画卷 桐庐桐君山位于富春江与分水江交叉处,与桐庐县城仅一水之隔,是离市区最近的景点。这里景致清幽,相传是“中药鼻祖”桐君老人结庐的地方,不仅山中的景观大多与此有关,就连“桐庐”的地名也由此而来。 外来生物入侵对浙江杭州桐庐旅游的影响危害 联系人: 方先生 手 机: 18058115736(含微信)15905813602(含微信) Q Q : 398383396 同路人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湾自然风景区(芦茨村)内 (浙江桐庐民宿/桐庐农家乐) 温馨提醒:先确认支付宝,微信,电话号码实名认证,核对正确后,再预定入住日期。
|